运输能力持续提升:跨境货物列车每日开行数量由开通初期的 2 列增加至目前的18 列,列车牵引吨数由 2000 吨增至 2500 吨。2024 年中老铁路运输货物总量达到 1960 万吨,日均保持在 5 万吨以上,展现出较强的运输实力。随着铁路运营的不断优化和技术的进步,未来运输能力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。
通关效率大幅提高:中老两国铁路、海关、边检部门加强沟通协作,完成了磨憨铁路口岸的扩能改造和智慧化建设,口岸进出口货物整体通关时间较开通初期分别压缩超过 60% 和 90%。高效的通关流程有助于减少货物在口岸的停留时间,提高货物的流通效率,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运输能力的不足,更好地满足贸易增长需求。
运输网络不断拓展:跨境货物运输已覆盖国内 31 个省(区、市)和老挝、泰国、越南、新加坡等 19 个国家和地区,运输范围的扩大使得中老铁路能够连接更多的市场,为贸易增长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。同时,积极探索 “中老铁路 + 中欧班列” 等国际运输新模式,进一步拓展了货物的运输路径,提高了铁路的运输效能。
物流成本降低:中老铁路的运力革新直接拉动了物流效率的跃升,催生了 “澜湄快线 + 中欧班列” 等新模式,老挝咖啡豆经铁路 15 天直达欧洲市场,物流成本降低 40%。运输成本的降低使得更多的商品能够通过铁路运输,刺激了贸易的增长,同时也提高了铁路运输的竞争力,吸引更多的货物选择中老铁路运输。
总体而言,中老铁路目前的货物运输能力在不断提升,且在通关效率、运输网络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,能够为未来贸易增长提供有力支持。但为了更好地满足未来贸易增长的需求,还需要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,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,积极应对各种挑战,以充分发挥中老铁路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重要作用。
以上就是“中老铁路货物运输能力-未来贸易”的全部内容